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详细信息
广东“软硬兼施”提质量
发布时间:2017-06-20     阅读:3020 次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为什么,身为制造业出口大国,我国游客却要到国外疯抢日常生活用品?

为什么,一些优质的民生产品,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却难觅其踪?

为什么,质量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么突出?

3个“为什么”,暴露出我国制造业“量大质不优、人气不高”的尴尬。

围绕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省质监部门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中抓什么?怎么抓?

一年多来,广东质检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广东省质监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工作理念,转变质监工作方式,针对消费者关注度高的产品组织质量提升行动,以此作为提高质量供给水平的突破口,以深入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切入点,采取中外质量和标准比对“软”手段,监督抽查与执法联动相结合“硬”措施,攥成“拳头”硬软兼施,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增加和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提质增效振兴实体经济。

“软”手段:质量、标准比对,比数据、找差距、促提升,传递出广东质量发展新走向。

为提高“广东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广东省质监局以国际顶尖企业和产品为标杆,以争创国际一流产品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优质产品质量比对研究提升工程。发挥国家、省级质检中心的技术支撑服务作用,对LED光源控制器、智能马桶盖等13种产品质量开展国际比对研究,查找产品质量问题“短板”。通过与国际一流同类产品开展实物质量研究、标准比对以及实施标准制修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一体化工程,查找标准“差距”,规划产品质量发展路线,以此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为补质量“短板”,国家质检中心和广东省站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开展实物质量研究与比对、综合分析、核心技术攻关、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典型示范、品牌信用打造、市场环境整治等系统化工程,综合分析出“广东制造”某些方面确与国外知名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在找到差距的同时,也看到“广东制造”某些指标优于国外品牌,具有巨大的质量提升潜力。例如,东莞婴幼儿纸尿裤产品,通过指标比对,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回渗量、吸水量和残留单体丙烯酸等项目方面。企业只要选择质量高的原材料,其他质量差距问题就迎刃而解。

为找标准“差距”,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的比对、研究和分析,使得企业清醒地认识到标准提档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质监部门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催生了一批先进标准。通过标准比对,有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图;有的发现属于配件产业链的问题;有的企业达成了质量提升和品牌推进合作协议;有的则提高了共同研制高质量联盟和团体标准的认识。例如,江门市质监局比对了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的39个国外标准和25个国内标准,研究发现多项技术指标具有提升空间,目前,行业内已达成共识,1项联盟标准正在制定之中。

“硬”手段:科学规划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推动消费品生产集聚区地方政府实施质量综合治理,为广东质量提升规划了发展新路径。

在质量提升过程中,以深入突出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攥成“拳头”,会同社会各方面力量,综合运用监督抽查与执法联动相结合、质量整治与警示相结合、质量公告与约谈相结合,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盯住消费需求旺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和食品相关产品领域,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全面推广质量安全首负责任制,推动企业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同时,为发挥消费者权益维护监督作用,通过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发动消费者和媒体全程参与产品质量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实施质量警示制度。一是对国抽和省抽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在30%至40%之间的区域,视为有成为区域性质量问题的苗头,进行产品质量警示。二是对一年内已被质量警示,而国抽或省抽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仍在20%以上(含20%)的,由省局发出第二次质量警示并抄送省打假办和地方政府,同时组织对被质量警示区域、产品进行跟踪检查。三是对国抽、省抽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在40% 以上(含40%)的,或者被质量警示区域整治效果不明显,产品质量问题仍然严重的,移送省打假办,推动当地加强对问题产业的整治。

——对质量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督查,从以往注重抽查整体转向采取分类监管、多方联动、扶优治劣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清除长期存在的根源性质量问题。尤其是通过对近几年省内外有关部门日常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和制约质量提升的原因,组织技术机构、科研院所等专家进行分析研究,并会同行业协会开展与省外、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产业状况比对研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组织对被质量警示区域和产品质量整治提升工作开展督查中,要求被警示区域质监部门限期自查,报告被警示产品质量整治提升情况。同时加大对有不良记录或违法行为的重点企业的检查频次,重点检查产品涉及安全、健康、环保指标是否存在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以次充好等情况;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加大移送司法部门追刑力度,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通过强化约谈制度,对整治效果不明显或采取措施不得力的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市质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问题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集体或单独约谈,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通过“软硬兼施”,加强了质量、标准比对与监督抽查结果的相互分析,使质量提升找准了突破口,从而帮助、引导企业联盟及时完善相关产品标准体系。

对比2016年和2015年的有关数据,不难看出,两年来由质量催生出的“广货”消费的变化:2016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万亿元,增长10.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可喜的是,大部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如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9.4%;热水器产量同比增长3.0%;电饭煲产量同比增长1.7%。数据表明,广东消费品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效提振了消费信心。

“一软一硬”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使质量提升行动有的放矢,促进了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也使质量提升取得了实效。

《中国质量报》


上一篇:广东“软硬兼施”提质量

下一篇:国家认监委七项重点举措助力质量提升

扫描二维码

今科科技今科云计算 中国灯饰商贸网 人才招聘网 商务易 中国 网购86